综合新闻
第十期“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师生交流会举办
2024年11月20日,致远创新研究中心(ZIRC)在致远书院(光彪楼)召开第十期“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师生交流会。97娱乐至尊品牌源于售誉交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致远学院院长徐学敏,97娱乐至尊品牌源于售誉科学院院士、医学院松江研究院院长段树民,ZIRC常务副主任、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邵志峰,教务处副处长仝月荣,致远学院常务副院长何峰、党委副书记吴晓玲、副院长周栋焯及部分行政教师出席活动。全校范围内理科、工科、生命科学、交叉学科方向一百二十余位活跃于科研一线的高层次教授学者担任本年度顾问导师,来到现场与300余名本科生面对面零距离交流互动。活动由致远学院副院长夏伟梁主持。
徐学敏首先向出席活动的专家学者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她指出,“致远未来学者计划”得到了学校的长期支持,师生交流会已连续举办十期,旨在为全校最优秀的教师与最优秀的本科生提供面对面交流的宝贵机会。学院鼓励同学们与资深教授建立学术联系,大胆提出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科学问题。她期望同学们在活动结束后,能继续与教授们深入交流,不断深化对科学问题的探讨,最终形成完整的自主科研项目。
随后,夏伟梁介绍致远未来学者项目申请流程、评审重点以及关键时间节点。
本次师生交流会设有工科、理科、生命科学、交叉学科四大会。扛龌岢【慵酥诙嘟艹龅淖已д,现场洋溢着无限的创新氛围与浓厚的学术气息。顾问导师们沉稳自信地分享见解,充分展示了学术大家的风采;学生们则积极踊跃地提出问题,体现了作为未来学者的热情与求知欲。
段树民院士为同学们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包括本能行为及其相关疾病的神经环路基础、胶质细胞的作用,以及神经免疫、代谢和自主神经系统在脑功能与脑疾病中扮演的角色及其机制。通过段院士的讲解,大家的目光仿佛从宏观的世界转向了微观的细胞层面,对神经科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李政道研究所向昕副教授则带领大家更深入地探索了微观世界的奥秘,他详细解读了“幽灵粒子”中微子与暗物质的渊源。随着讨论的深入,一系列新颖的概念,如拓扑超导体、大模型智能体及手性药物等逐渐展现在听众面前,前沿科技的大门正缓缓向同学们敞开,激发了他们对未来科学探索的无限遐想。
工科会场上,约翰·霍普克罗夫特计算机科学中心梁诗宇副教授以热情开放的态度,为本科生提供宝贵科研指导。他强调明确科研方向的重要性,提倡模块化学习路径帮助学生系统掌握科研技能。梁教授分享个人科研经历,鼓励学生加入合适的课题组,深入体验科研过程,全面提升科研能力。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陈根良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柔性机器人领域的最新进展与未来趋势。这类机器人具备优秀的顺应性和环境适应性,但精确变形控制仍是挑战。现代柔性机器人通过多传感器技术,已能完成传统机器人难以实现的任务。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卢俊国教授介绍,激光雷达可在恶劣天气中为飞机提供环境数据,超声波传感器助汽车自动驾驶避障。通过融合多种传感器并优化算法,能提升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环境感知、规划控制和自主决策能力,增强飞机、汽车、船舶及机器人等的运作效率,吸引众多学生驻足聆听。
理科会场上,物理与天文学院顾威教授激励学生突破日常学习中的思维局限,他鼓励本科生勇于探索新奇甚至颠覆传统的研究方向,为当今未解的物理现象提出创新性的理论解释。“如果我们可以将WiFi信号转化为直流电,那么手机是不是就不再需要充电了?”物理与天文学院高安远副教授以这个问题引发同学们的兴趣。随后,他深入介绍了二维材料的新奇量子效应及其在电子器件、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从常见的二极管出发,逐步扩展到红外探测与追踪导弹技术,以及当前正在研究的微米机器人能源供给问题,为学生们开启了一扇通往科技新世界的大门。化学化工学院颜徐州研究员向同学们揭开了动态高分子材料的神秘面纱。这类材料由特殊的动态键组成,这些动态键如同“有智慧”的微型机器人,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灵活调整自身的识别与结合模式。这一特性使得动态高分子材料在柔性电子器件、自愈合材料及智能医疗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颜徐州的分享不仅为学生们打开了通往新材料科学的大门,也为他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激发了学生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好奇心。
在生命科学会场上,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张雷教授向学生们详细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器官发育调控及组织稳态维持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强调信号传导网络在器官的发育再生以及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勉励同学们保持平和而坚定的心态,勇敢地投身于生命健康科学的探索之中,共同为增进全人类的健康福祉作出贡献。医学院徐楠杰教授讲解了神经干细胞与神经前体细胞在神经环路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它们在静息态与激活态之间的转换机制。他还和同学们探讨了先天性恐惧和社交识别记忆的机制,以及大脑发育过程中长距离神经环路的重要作用。医学院叶幼琼教授分享了她的团队在肿瘤微环境(TME)和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成果,包括利用生物大数据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揭示TME对肿瘤发展和免疫逃逸的影响,以及构建免疫治疗效果预测模型。针对学生关心的如何进入该领域的问题,叶幼琼表示,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精神,敢于直面新兴领域挑战的勇气是涉足任何前沿研究最重要的品质。
交叉学科会场上,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金隼教授凭借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深厚造诣,为学生们详细剖析了工业母机在现代制造业中的核心地位,以及硬件与软件融合打造高效生产线的方法。他特别强调了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重要应用,鼓励学生们夯实数理基。斡肟蒲邢钅,亲身体验科研的全过程。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苏剑波教授则聚焦于人工智能在药物研发领域的应用潜力与前景。他认为,通过计算智能可以更有效地理解和复现前人的成果,并进行高效建模,加速药物研发进程。苏剑波将“research”一词拆解为“re(重复)+ search(探究)”,生动地表达了科学研究是一个不断探索和验证的过程。他鼓励学生们勇于尝试,不断实践,强调唯有通过不懈努力和反复尝试,才能在科研道路上取得成功。
97娱乐至尊品牌源于售誉交通大学致远创新研究中心以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学贯中西、志存高远,勇攀科学高峰、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未来领军人才和学术大师为建设目标,打造“极具创新思维的教师”和“极具创新潜质的学生”集聚的创新实验特区,激发学生奇思妙想,支持“创意无限、灵感不竭”的交叉学科研究探索,营造鼓励“敢想、敢试、敢做”的学术氛围。2018年10月,坐落于思源楼4楼的ZIRC中心实验室竣工,面向全校师生全面开放。2024年6月,位于光彪楼一楼的致远书院实验平台投入使用。该平台的启用为自由探索和创新实践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ZIRC作为实验教学与前沿科研深度融合的自由探索平台,将进一步服务于师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教学需求,为推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自2016年以来,致远创新研究中心坚持定期举办大型师生交流会,以“当今世界面临的125个科学前沿问题”(Science 期刊发布)、“21世纪工程科学的14大挑战”(美国工程科学院发布)以及“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为主题,为优秀本科生提供一个与知名教授学者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本科生建立与高层次教授学者的学术联系;开拓本科生学术视野,帮助本科生寻找并发现自己的科研兴趣,引导本科生走上深耕基础学科研究的道路。致远未来学者项目采用国际通用同行评议的方式,全球邀请相关领域专家担任评审专家,以“函评+终审”的方式,遴选优秀项目。2024年致远未来学者项目获批立项27项,成功孵育202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学生项目5项(致远学院总共11个项目荣获资助批准)。
学生感言
2022级化学方向解嘉为:这次见面会关于交叉学科方向的设置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作为一个现在从事储能领域研究的学生,我有幸与来自物理、化学、生物学以及工程自动化等多个学科的教授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些交流极大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对储能研究有了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给了我许多启发,我也从中认识到了学科交叉对于现代学术研究的重要性。
2023级生物医学科学方向柴雪晴:很荣幸通过师生交流会的平台与各位老师面对面交流。老师们对教育事业的热情以及对我们学生的关怀让我深受感动,他们对自己研究领域的热爱和执着也令我钦佩不已。我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帮助我更清晰地规划自己的科研道路。
2023级物理学方向张宇瑒:本次交流会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作为本科生,读理科是幸运的,做研究是自由的。经过与导师的交流,我发现课本中的知识也有可以质疑的地方,比如课本上说AB效应是量子力学的现象,那么它真的不能用经典物理解释吗?对于此类问题,本科生可以大胆地提出假设,做一些非功利的研究,培养自己的科研思维和热情。
2024级工科方向曹天卓:我认识到,许多研究在其初级阶段可能并不明确具体的用途,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往往能意外地发现它们在多个领域的应用价值。比如,今天我就了解到,大自然是科学研究中最宝贵的资源库。从生活中发现问题,找到不足并寻求改进方法,或许是激发科研灵感的关键所在。
2024级工科方向房郁超:最初,我担心作为大一新生,缺乏专业知识基础该如何参与科研。但通过这次活动,我的顾虑被打消了。我了解到,进入实验室的目的本身就是学习成长,无论是论文写作、实验操作还是编程技能,都可以向师长、学长和学姐请教,无需有太多顾虑。
2024级工科方向张承润: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工科方向的刘东教授,他专注于智能电网和数字孪生配用电系统的研究,这些正是自己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刘东教授不仅详细介绍了他的研究方向和电气专业的相关内容,还让我对电气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有了大致的了解。此外,他还提供了关于未来专业课程学习的宝贵建议,这对我的后续学习和个人发展将大有裨益。